经文:哥林多前书13:4 – 8上
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6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 爱是永不止息。
各位亲友平安。今天非常荣幸的被邀请在XX和YY的婚礼上讲几句勉励的话。XX和YY选择的第二段经文取自哥林多前书第13章4到7节。在座的来宾,如果你是基督徒,相信你一定很熟悉。这是一段历来基督徒都很喜欢的经文,也常被用在婚礼上;有人甚至把它称为“爱的诗篇”或“爱的宣言”。当XX和YY告诉我他们选择了这段经文的时候,我对他们说:“你知道这段经文原来是责备人的话吗?”我记得当时他们的反应是有点惊讶,甚至不信,认为我在瞎说。我想在座的很多人现在也大概是这样的反应:这么一段将爱的本质描述的如此透彻而又优雅的文字怎么会是在责备人呢?让我稍微解释一下。中文有句成语,叫着“断章取义”。当我们把这段经文从哥林多前书抽出来,单单看这段经文的字面意义,我们其实就是在断章取义了。如果我们熟悉整本哥林多前书的内容,就会知道保罗在这封信中,不断的指出哥林多教会的不足。他责备教会分党结派,轻视使徒,道德败坏,信徒彼此控告,吃祭拜偶像的东西,藐视圣餐,没有彼此照顾,以自己的恩赐自夸,聚会时混乱等等。所以保罗在这里将爱的本质逐一的描述出来,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指出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和上帝的爱的命令的差距。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这封信在教会的聚会中公开宣读,当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甚至长老听到这一段话的时候,他们的反应不会像我们今天完全这样。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赞叹保罗的文笔赞叹这段文字的优美。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应该是面红耳赤的,感到无比扎心和羞耻。因为他们听到的是“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你们如何?爱是不嫉妒,你们如何?。。。。等等”。所以,我们现在明白了,骂人还可以这么优雅,甚至骂人的话还可以被千古传诵。
当然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不是要羞辱收信人,而是希望他们能够认清自己的错误而悔改。而XX和YY在他们的婚礼上选用了这段经文,我相信他们是希望在他们的婚姻中,在他们刚建立的新家庭中充满爱。
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头看一看这段经文。经文其实很直白的说出爱的本质,我们也不需要对经文作过多的解释。首先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的,就是现经文里的“爱”,都是动词,而且都是主动的行动,例如,经文说:“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这都是单方主动的选择和行动。完全不受对象的表现,状态和行动所影响。所以爱是主动的付出,并且不求回报。有一个现代中国的女作家冰心,她写过许多关于母爱的文章。在其中的一篇文章里,她描述小时候,又一次在母亲的怀里,作为小女孩的她,突然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的回答是:“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的,不为什么,不是因为女儿乖巧、孝顺或漂亮,而单单因为她的身份而爱她,这就是爱。
第二点我们注意到的是这段经文的语气。保罗完全没有“商量”意思,而是以一种命令式的语气写这段经文。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承认圣经是上帝的默示,那么这段经文就是上帝的命令的一部分。约翰福音记载耶稣曾经颁给门徒一条命令,就是要他们彼此相爱。所以这段经文是上帝的命令的诠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承认自己是基督徒,那我们都没有选择,只能遵行。
第三,当我们认真的面对这段经文时,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中间有谁能做到这段经文的要求呢?事实上,靠着我们自己,我们都做不到。‘爱’要求我们放下自己,而把对方的好处放在第一位,但是我们人的本性是自我中心的。爱要求我们谦卑不自夸不张狂,但是我们最难学习的功课就是谦卑。幸运的是,我们作为神的儿女,我们的生命能够和上帝这位爱的源头连接。圣经说,只有领受了爱的人的生命才能流露出爱。(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XX和YY,如果你们想让你们的家充满爱,你们的生命有爱流露出来,你们就必须让那位爱的源头-上帝在你们的家中做主。只有不断的回到他那里,让他的爱时常充满你们,你们的婚姻,你们的家才能充满爱。我相信你们今天选择了在教堂举行婚礼,在上帝面前立下婚姻的誓约,不是为了时髦,或者只是例行的宗教仪式,而是要表达你们承认上帝是你们婚姻的主宰,是你们所建立的新家庭的主。我衷心祝福你们,愿你们永远持守今天所立下的婚姻誓言,愿上帝赐福你们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