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October 4, 2012

诗篇第六十三篇

(在祷告会的分享)

诗篇第六十三篇

(大卫在犹大旷野的时候,作了这诗)
1神阿,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的寻求你。在乾旱疲乏无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
2我在圣所中曾如此瞻仰你,为要见你的能力,和你的荣耀。
3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颂赞你。
4我还活的时候,要这样称颂你。我要奉你的名举手。
5我在床上记念你,在夜更的时候思想你,我的心就像饱足了骨髓肥油。
6我也要以欢乐的嘴唇赞美你。
7因为你曾帮助我,我就在你翅膀的荫下欢呼。
8我心紧紧的跟随你。你的右手扶持我。
9但那些寻索要灭我命的人,必往地底下去。
10他们必被刀剑所杀,被野狗所吃。
11但是王必因神欢喜。凡指着他发誓的,必要夸口。因为说谎之人的口,必被塞住。

引言
这首诗歌的标题注明作者是大卫,而在第十一节王必因神欢喜暗示了(甚至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是明显交代了)作者的君王身份。所以大部分的圣经学者都同意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大卫。根据圣经的记载,大卫共有两次逃亡旷野的经验:第一次是为了逃避扫罗的追杀,躲藏在玛云的旷野和隐基底的旷野里(撒上廿三14~廿四2) 。而当时大卫还没有成为一个君王,所以我们认为这首诗歌的背景大卫第二次逃亡旷野,也就是当他逃避押沙龙的追杀而逃亡到旷野的那一段史。(撒下十五23,十六2,十七29)这段逃亡的历史记载在撒下十五到十七章。

内容
从这些经文可以看到,大卫这段逃亡的生涯肯定是不好过。他被追杀逃亡到旷野,忙忙如丧家之犬。旷野是荒凉无水之地,大卫和跟随他的人吃的喝的,甚至要靠人的供给。然而,在这样的背景底下,大卫的这篇诗歌里,却没有一句怨天尤人人的话。诗歌从头到尾所表现的只对神的渴望,羡慕,愿与神亲密的心意。原来大卫深深知道,只有神能叫他欢喜,他所寻求的唯有神而已。

早期的教会有一个规定,让信徒每天早晨诵唱这篇诗歌。所以有人称这篇诗歌为清晨的诗歌。我想这首诗歌实在值得我们常常诵读,因为诗人把他和神的亲密关系,刻划得十分生动逼真。他先以一副极度饥渴的图像,来比拟自己对神的渴慕寻求。然后描述自己在神里面找到了喜乐和满足。整首诗歌大概可以分成三段:

1。我单单渴想神(1~2)
2。唯有神满足我(3~8)
3。神必定垂听我(9~11)

我单单渴想神
神啊,你是我的神。诗篇一开始。诗人开门见山而又十分明确的表达了一个强烈的意愿:唯独神是生命的中心。诗人对神的认识是何等的清楚。他认识神不是别人的神,乃是他自己的神。这句话的含意是全心全意的向着神。换句话说,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离弃神,不承认神,诗人也仍然坚决不移的以神为他的神。当然神不是任何人所独有的,神乃是众人的神。然而诗人要表达的是一种和神的亲密关系。这就像在一个小孩子的心中,妈妈是他最亲爱的人,在小孩子天真的思想里,妈妈是他所独有的。今天我们向着神的心,应该像小孩子向母亲的心一样。我们也应该有大卫那样的感觉对神说:神啊,你是我的神。

在第12节里,大卫把自己描绘成一颗远离圣殿的心灵,生命有如落在一处干涸而荒芜的旷野里。第1节第2我要切切的寻求你表达了一份殷切的,刻不容缓的又是真诚恳切寻求神的心。

接着在第1节的下半句,诗人用了两个象征词语来形容自己怎样切切的寻求神。他用心灵干渴,身体饥饿去形容他对神的极度渴慕:心灵感到干渴莫名,甚至到了舌干唇列的地步,而身体也因为极度饥饿而发昏。在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不去吃喝呢?原因是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块无人烟,了无生气的旷野。干旱,疲乏,无水之地那是诗人漂泊的地方,那绝对不是能够提供粮食和水的地方。诗人把自己对神的渴想,勾画成一幅图像。在图像中,他成了一个飘泊的旅行者,处身在无人烟的旷野,忍受着难以继续忍受下去的饥渴。我想我们大多数的人只能想象那是怎样的情形。在那样的情况下,那个旅行者的全部身体心灵,应该都集中在一件事上面,那就是食物和水。我想诗人要表达的,除了他已经到了一个绝望至死的地步外,恐怕就是这种全部身体心灵都集中在神 的状态了。

第二节是很有意思的一节。这节圣经在和合本,思高本和吕振忠译本中都翻译成过去式。而在新译本则翻译成现在式(因此,我在聖所中瞻仰你,為要見你的能力和榮耀。)如果照和合本的翻译,这就表示诗人回想过去到圣殿敬拜,歌颂神的欢乐景况。那种景况和今日形单影只的苦境就成为强烈的对比。也有人认为这是诗人在解释他落到绝望之地,为何仍然寻求神。因为他过去曾经瞻仰神,见过神的能力和荣耀。但是,如果照新译本的翻译,这一节的意思就是诗人在表达一个具体而迫切的愿望:渴望得蒙神拯救的恩典。有趣的是,这两种解释并不互相排斥。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成含有双重意义。诗人既回想过去与众人一起敬拜神的美好时光,同时也盼望早蒙救赎,能回到圣殿再次经历与神亲密的甜蜜。

唯有神满足我(3~8)
诗人在流离失所期间,心灵里深深知道唯有回到神那里去,才能得着真正的安息。诗歌第二段表达了他和神这种亲密的关系。

第三节说出了诗人的见证。生命如果失去了神的慈爱,就必然变为空洞虚无,了无生气,就如流落在旷野一样。因为这样,诗人表示愿意用赞美去回应神。嘴唇 一词,一般上指用说话或歌唱。在旧约里,嘴唇有时可以引申为人的整个生命。这样诗人意思就是愿意用整个生命(尽心尽性)去颂赞主。

当我们把第3,和4节结合起来看的时候,我们看到诗人要表达的是对神最深切的感恩,所以他愿意一生一世,尽心尽性的颂赞、敬拜和祷告。只要一息尚存,都要不断的颂赞神。奉神的名祷告 表达了对神极大的忠心。

56节,如果照和合本的次序来读,它的意思就是说诗人彻夜未眠,躺在床上思想神。因此他的心灵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在许多其它译本中这两节的顺序是掉转过来的。而显然这样的翻译比较正确。这样,诗人所表达的心灵上的满足,就不一定是夜间思想神的结果,而留下更宽广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象。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以神用骨髓肥油来喂饱他来形容在神那里所得的满足。骨髓肥油是珍馐美味,丰盛宴席的意思。这和诗歌一开始所用的饥渴到极点的象征图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前后的呼应,加强了心灵全然满足的戏剧效果。

正因为心灵得到了全然的满足,所以口唇就满了欢乐,不绝口的赞美神。就如诗篇119164节说的:我因你公义的典章,一天七次赞美你。

接下来才是描述当诗人彻夜未眠时,他整夜思念神,默想神的话语作为,奇妙救恩。

7节和合本也是翻译成过去式。而许多译本则翻译成现在式(因为你帮助了我)。我认为翻译成现在式和下文比较连贯。因为你帮助了我,显示了诗人在祷告中得到了神的应许。虽然他还没有脱离困境,但是他已经得到神的应允。他深信神已经帮助了他。所以他认为神必像母鸡把小鸡藏在翅膀下。而他可以在神的保护底下欢呼。

8节重申这一段的主题。我心紧紧跟随你你的右手扶持我里不是因果的系。却好像是一个板的两面。目的是凸显诗人和神的亲密关系。

神必定垂听我
诗人寻求祷告的结果,是他肯定神必会垂听他的祷告。第910节听起来好像是对敌人的咒诅。其中的两个字,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神的信实的把握。如果这首诗歌的背景真是押沙龙的叛变,那么,大卫的祷告真的蒙应允了。叛变的押沙龙和亚希多弗果然失败丧命。

最后一节是诗歌的总结。首先说明君王心里的满足和喜悦。然后说指着神起誓的人的反应。夸口这个词在今天看来有点怪。新译本翻译成夸耀比较易懂。因为它所指的是欢喜快乐的表现,也就是夸胜。而最后一句就是在解释这夸耀的原因。因为神必塞住那说谎人的口。神的公义显明了仇敌是歪曲了是非,是欺压正直良善之辈。所以他们就哑口无言了。

总结
有人说这首诗歌是诗篇中的一颗珠子。这句话的确没有夸大。这的确是一首情词恳切,笔触非常优美的诗歌。诗人虽然身处荒芜旷野,痛苦无助,但是他却没有失去信心和希望。他仍然持定所信,定睛仰望神。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再一次提醒我们一个宝贝的真理:当人生陷入幽暗低谷时,当前途似乎一点光亮都没有时,总不要灰心,也不要失去在主里的盼望。总要持定所信,转眼抬头仰望上帝。因为生命的泉源在神那里,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篇卅六9)

诗人说:唯独在神那里,心灵才能得享丰盛的宴席。而当他经验了神的真实而确切的恩慈后,他就心满意足,彻夜歌颂,赞美神。他更定意一生一世紧紧跟随神到底。正如亚萨的诗歌: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诗篇七十三25~26)

保罗说得好:
当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以各的智慧彼此教,互相戒。用章,颂词,灵歌,,心被恩感歌神。(西三16)

让我们亲身去经历那位永远活着的,而又实在看顾人的父神,让我们随同诗人一起歌颂神。说:

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
我的嘴唇要颂赞你
我要一生称颂你
我要奉你的名举手祷告(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