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0, 2013

(转载)七條小竅門幫你樹立自信

七條小竅門幫你樹立自信


一、反問你自己,那些最糟糕的結果可能發生麼?人們很容易為了一件事情而思考太多,其中有不小的一部分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擔心和焦慮上,殊不知如果我們改掉那些過分焦慮的習慣,我們就能省下來很多時間去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際關係、事業企劃、人生目標,這樣做本身就會把做一件事情的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二、如果你第一次做某些事情,那麼教給你一個不會緊張的方法:想像著你之前曾經成功地完成過這件事。閉上你的雙眼,想像一個盡可能生動的畫面:你過去曾經成功做完這件事之後的樣子。想像的越詳盡,你在做這件事時就越不會緊張,越有自信。

三、 做一件你不擅長的事情,你要首先找到這個領域內的高手,然後完全複製他們。包括他們的行為、態度、價值觀,甚至信仰。要如何做到這些呢?如果你同他們有聯繫,那麼盡可能的多與他們進行交談;如果你與他們過去並沒有交情,那麼就通過熟識他們的人了解,或者投其所好,如購買他們的產品等等。

四、給自己的言行定好各種條條框框:如果我是一名有自信的人,我平時應該怎樣表現呢?我怎樣走路,怎樣說話,怎樣思考?怎樣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如果你能時刻讓自己處處表現出是一個有自信的人,那麼你就是一名有自信的人,至少別人看來是這樣。

五、時刻想到未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比如說,恐怖一點的想,將來你臨死前躺在床上,你會怎樣回顧自己的一生?你是否會有妻兒朋友在你身邊陪伴?自己的一生是否精彩,是否已經達到自己的大部分目標。如果你能經常思考到未來你的樣子,那麼你的將來不會再有這些恐懼

六、請記住,如果你不去做一件事情,那麼你在這件事情上成功的機會永遠是零。想清楚你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四處請求幫助,尋找答案。我相信能夠提供某領域難題的有效幫助的人確實是少數,但是只要你能找到這麼一位,那就是你最大的幸運

七、轉換聲音的頻率,這是另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假如你受到不公正的指責,或者是你內心對所犯錯誤的譴責,那麼請把這些指責的聲音頻率換成唐老鴨或者米老鼠的聲音,嘗試看看這種對付妨礙自己前進的指責聲的辦法,你會在事業上笑著大步前進。

Tuesday, May 7, 2013

你要痊愈吗?

约翰福音第五章
5:1 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5:2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
5:3 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
5:4 〔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甚么病就痊愈了〕
5:5 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
5:6 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么。
5:7 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
5:8 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
5:9 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主耶稣有时说些好像很莫明其妙的话,比如这里问一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瘫子要不要痊愈。你说他要不要痊愈?反正我是要,这话根本就没有必要问嘛。

不过且慢,我们得想一想他如果痊愈了,会发生什么情况。他腿好了,从此不需要再躺在那里,可怜地等待施舍。可是呢,他就得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但是,他已经三十八年没有工作了,他还得从头学起,也许生活反而变得更加艰辛。人们也许不再怜悯他,而是讥笑他没有用。他也需要改换社交圈子,娶妻生子,养家糊口,等等等等。痊愈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腿,也包括生活的责任。

我想起电影spiderman里面说的一句话:The bigger power comes with the bigger responsibility.

改变,特别是好的改变,往往带来的就是更多更大的责任和艰难。面对这些可能的挑战,我们很难不害怕。

所以耶稣要问:你要痊愈么。瘫子的回答很有意思,他不回答是,也不回答不是,他推卸责任。

如果我们诚实的问自己,往往我们的答案也是一样。

比如说,我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没有在家里起到属灵的头的作用。我要痊愈吗?我想到这意味着要花时间亲近神、读圣经、尽全力改变陋习、带领家庭敬拜、做更多的家务、花时间在家人身上。所以我的回答是:可是我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太太根本就不会听我的。。。

比如说,我总是希望自己能带一个人信主。我要痊愈吗?我想到这意味着要长久为别人祷告、忍受被拒绝的尴尬、可能被别人占便宜、勤读圣经操练自己。所以我的回答是:可是我灵命不行。。。别人不会听的。。。强扭的瓜不甜。。。

比如说,我生命中有个致命的问题,懒惰。我要痊愈吗?我想到这意味着要丧失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间和游乐的时间、汗流满面的工作、长久的面对无法战胜懒惰那种失败的感觉。所以我的回答是:等我先干这些事再说。。。我想干,可总是有人打搅。。。

这样的问题有许多,随便深挖一下就有。我们也可以说,什么事情我们在逃避,这说明我们有什么地方瘫了,可是我们不愿意痊愈。

耶稣从他的回答中,看出他愿意被医治的心愿。他只用一句话,那个人照着做,立刻就痊愈了。他一痊愈,就不得不面对未知可怕的日子了。神的手有时好像鞭子,不是吗?

做基督徒,也有点象这个被医好的瘫子。我们的罪,一下子就被洗清,神的生命,一下子就进入我们里面。可是我们比这个瘫子差的地方在於,他拿起他的褥子就走了,而我们还希望象以前一样躺在褥子上,舒舒服服的,等待施舍,而不想重新做人,去施舍他人。

这样的瘫子,我们也见过的。教会里面有信了好几十年的人,依然不能服事,不能造就人,他们始终象个瘫子,需要别人的代祷、帮助、带他们读经。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在生命中许多的破口处,不敢花代价去堵住,任由这些罪严重影响我们的生命和生活。

基督徒,是到看清自己的恐惧,面对责任的时候了,我们实在是浪费了神的恩典。

补充一点,第7节的回答,虽然有点答非所问,但从这样的回答里,这人似乎已经道出了他希望得到医治的意愿了。因为他说:「我正去的时候。。

从这样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宗教的悲哀:毕士大池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竞争」的宗教。因为人们相信最先下去的人可以得到医治,于是大家都争着先下去,或帮自己的亲人先下去。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只有竞争、自私;这里没有丝毫的怜悯。这令人想起,在过年的时候,许多庙堂里人们争插第一柱香的那中争先恐后的情况。大家都相信谁能插上第一柱香,今年内就可以鸿运当头,于是就出现了人们争先冲入庙堂的情景。先不说那「迷信」的层面,那种你推我挤,互相争先的场面中,没有怜悯,没有礼让,没有合群,只有「我」。人性的自私败坏,表露无遗。

Monday, May 6, 2013

毕士大水池旁的病人是在“玩”吗?

上个主日的崇拜中,福音书经文读到主耶稣在毕士大水池旁医治一个病了38年的病人的故事。

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经文,其中有丰富的信息和可以学习的功课。但是当天牧师的联想,却是我从来没听过,或想过的。我怎样也想不通,这段经文竟然可以“带出”“侍奉需要有正确心态”的教导。这样的联想,只能用“天马行空”来形容。

根据牧师的说法,当时的病人围在水池旁,他们相信有天使会来搅动池水。水动时,大家争先下水,于是有人得了医治,围观众人欢呼赞美,很热闹,”很好玩“。相反的,耶稣只用一句话,就医好病人,没有热闹,没有众人的围观欢呼,”不好玩“!他从此带出一个问题,我们事奉,是”玩“,还是存怎样的心态呢?根据牧师的说法,这是为什么耶稣在医治那个病人之前问了一句话:”你要痊愈吗?“意思是:你真的是在等候医治,还是在玩呢?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年的情景。水池旁边,围着许多病人,其中有瘫痪的,血气枯干的,瘸腿的。大家都在等候水动。因为水动时,只有最先进入水中的人可得痊愈。试想,当水动了,水池边是怎样的情景呢?然道不是大家争先恐后的混乱情景吗?当第一个人下了水,其余的人会有怎样的心情呢?失望?生气?怎么还会欢呼鼓掌呢?

回头看那个躺了38年的病人。根据经文,他若不是瘫痪,至少也是病得起不了身,只能躺着。他每天让人抬到水池边,他干什么来着?他来玩吗?来看热闹吗?我想一个病了这么久的人不会做这么无聊的事。我想这个人可能不知道耶稣的事。他只知道”第一个下水“是他得到医治的希望,所以他才每天到水池旁来。不论如何,他肯定不是”来玩“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解经讲道的原则,是根据经文的意思讲出经文所蕴含的教导呢,还是先定下要讲的教导,然后让经文”替我们说话“呢?

再写下去,就大不敬了,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