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1, 2019

一篇婚礼上的讲章

这是我在一个婚礼上的短讲讲稿。


经文:哥林多前书13:4 – 8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各位亲友平安。今天非常荣幸的被邀请在XX和YY的婚礼上讲几句勉励的话。XX和YY选择的第二段经文取自哥林多前书第1347节。在座的来宾,如果你是基督徒,相信你一定很熟悉。这是一段历来基督徒都很喜欢的经文,也常被用在婚礼上;有人甚至把它称为“爱的诗篇”或“爱的宣言”。当XX和YY告诉我他们选择了这段经文的时候,我对他们说:“你知道这段经文原来是责备人的话吗?”我记得当时他们的反应是有点惊讶,甚至不信,认为我在瞎说。我想在座的很多人现在也大概是这样的反应:这么一段将爱的本质描述的如此透彻而又优雅的文字怎么会是在责备人呢?让我稍微解释一下。中文有句成语,叫着“断章取义”。当我们把这段经文从哥林多前书抽出来,单单看这段经文的字面意义,我们其实就是在断章取义了。如果我们熟悉整本哥林多前书的内容,就会知道保罗在这封信中,不断的指出哥林多教会的不足。他责备教会分党结派,轻视使徒,道德败坏,信徒彼此控告,吃祭拜偶像的东西,藐视圣餐,没有彼此照顾,以自己的恩赐自夸,聚会时混乱等等。所以保罗在这里将爱的本质逐一的描述出来,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指出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和上帝的爱的命令的差距。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这封信在教会的聚会中公开宣读,当哥林多教会的信徒甚至长老听到这一段话的时候,他们的反应不会像我们今天完全这样。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赞叹保罗的文笔赞叹这段文字的优美。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应该是面红耳赤的,感到无比扎心和羞耻。因为他们听到的是“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你们如何?爱是不嫉妒,你们如何?。。。。等等”。所以,我们现在明白了,骂人还可以这么优雅,甚至骂人的话还可以被千古传诵。
当然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不是要羞辱收信人,而是希望他们能够认清自己的错误而悔改。而XX和YY在他们的婚礼上选用了这段经文,我相信他们是希望在他们的婚姻中,在他们刚建立的新家庭中充满爱。
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头看一看这段经文。经文其实很直白的说出爱的本质,我们也不需要对经文作过多的解释。首先这段经文让我们看到的,就是现经文里的“爱”,都是动词,而且都是主动的行动,例如,经文说:“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这都是单方主动的选择和行动。完全不受对象的表现,状态和行动所影响。所以爱是主动的付出,并且不求回报。有一个现代中国的女作家冰心,她写过许多关于母爱的文章。在其中的一篇文章里,她描述小时候,又一次在母亲的怀里,作为小女孩的她,突然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的回答是:“不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的,不为什么,不是因为女儿乖巧、孝顺或漂亮,而单单因为她的身份而爱她,这就是爱。
第二点我们注意到的是这段经文的语气。保罗完全没有“商量”意思,而是以一种命令式的语气写这段经文。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承认圣经是上帝的默示,那么这段经文就是上帝的命令的一部分。约翰福音记载耶稣曾经颁给门徒一条命令,就是要他们彼此相爱。所以这段经文是上帝的命令的诠释。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承认自己是基督徒,那我们都没有选择,只能遵行。
第三,当我们认真的面对这段经文时,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中间有谁能做到这段经文的要求呢?事实上,靠着我们自己,我们都做不到。‘爱’要求我们放下自己,而把对方的好处放在第一位,但是我们人的本性是自我中心的。爱要求我们谦卑不自夸不张狂,但是我们最难学习的功课就是谦卑。幸运的是,我们作为神的儿女,我们的生命能够和上帝这位爱的源头连接。圣经说,只有领受了爱的人的生命才能流露出爱。(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XX和YY,如果你们想让你们的家充满爱,你们的生命有爱流露出来,你们就必须让那位爱的源头-上帝在你们的家中做主。只有不断的回到他那里,让他的爱时常充满你们,你们的婚姻,你们的家才能充满爱。我相信你们今天选择了在教堂举行婚礼,在上帝面前立下婚姻的誓约,不是为了时髦,或者只是例行的宗教仪式,而是要表达你们承认上帝是你们婚姻的主宰,是你们所建立的新家庭的主。我衷心祝福你们,愿你们永远持守今天所立下的婚姻誓言,愿上帝赐福你们的婚姻。

Friday, August 12, 2016

从神而来的福音


经文
加拉太书一15
1 作使徒的保罗,(不是由于人,也不是藉着人,乃是藉着耶稣基督,与叫他从死里复活的父神)
2 和一切与我同在的众弟兄,写信给加拉太的各教会。
3 愿恩惠平安,从父神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4 基督照我们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
5 但愿荣耀归于神直到永永远远。阿们。

引言
这几节经文,可以说是加拉太书的开场白。保罗的书信几乎都用这样的格式作开始和问候,这也是当个时代的人写信时常用的格式。但保罗在这些问候语当中加入了丰富的神学内容。他的问候词里,已经点出来这封书信的主题。

本论
1.保罗论述他使徒的身份来源

读保罗的书信,常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他好像是在和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对话。加拉太书更是如此。保罗在许多封信中都自称为使徒。但是在这一封信中,他特别强调他的使徒职分的来源。我们可以从这里推测,那些保罗在信中指摘的犹太人基督徒,在反对保罗教导的同时,必定也质疑他使徒的职分。
当时的基督徒都明白使徒身份的含义,使徒行传一2122也列出使徒的条件( 1:2122 所以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就是从约翰施洗起,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必须从那常与我们作伴的人中,立一位与我们同作耶稣复活的见证。)而犹太人是最重视正统的。我们大概可以想象,他们必定指责保罗是“自封”为使徒:他在耶稣升天前根本没见过他,他们也许还指责他的教导是从人学来的“二手资料”。因此保罗在信的开头,就论述自己使徒的身份,不是从人而来,也不是藉着人。保罗从源头和管道两方面,论述自己使徒的身份。(我们接下去将会在加一~二看到保罗对自己使徒身份的论证)。

保罗的论述暗示了自己超越那些犹太人教师,因为这些人充其量能说自己是耶路撒冷教会,或是在那里的使徒差派来的。换句话说他们的职分正是“由于人,藉着人”;而保罗的职分则来自福音的源头。
保罗为什么这么看重这个使徒的身份,甚至重视到一个地步,他在介绍他的同工时毫不犹豫的自己和他们分别开来:“我保罗是使徒,其他人都是弟兄”?我们要先明白使徒的含义:

使徒(Apostle:原意是信使,被差派的人,他被授予代表差派者说话。因此他说的话,就代表差派者所说的一样。
这就是说,如果保罗不是使徒,那么他的教导就有可能是不对的,就可以被怀疑;而这些教导即使是正确的,充其量也只是一种意见而已,收信的人可以选择要不要听从。反过来说,如果他是使徒,那么他所在信里边的话,就不仅仅是他保罗说的,而是从那差派他的人(神)来的。那收信的人,就必须将信里头的教训,看为从神来的教训来听从。所以保罗如此看重他使徒的身份,实在是他看重福音的教导。

这一点对我们也有同样的意义。如果我们接受保罗是耶稣基督的使徒这一事实,承认他是以使徒身份写下新约圣经里的那些书信,那么,我们对于他的那些教导,就只能说“阿门”。而没有选择哪些是应该遵守的,哪些只是保罗的个人意见的权力,即使那项教导令我感到不自在。
不止对保罗的书信是这样,对整本圣经,我们也只有“全盘接受”的分,而没有选择性接受的余地。整本圣经都是神的默示,使徒和先知的意见和权柄来自神。我们如果敬重神的权柄,也就必须敬重使徒和先知的权柄。

2.保罗的福音
3节:愿恩惠平安,从父神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这是保罗常用的问安词。但这并不是空洞的官样文章。这两个词虽然简单,却包含丰富的内容。实际上,它们道出了保罗所传的救世福音。救恩的本质就是平安因着与神和好,与人和好,与自己和好而来的平安。而恩惠是救恩的源头,是神白白赐给人的礼物,不在乎人的任何功德,完全是神对本不配蒙爱的人的怜悯。这样的恩惠平安,从父与子那里一起倾流下来。

节着保罗马上提到,神显明大恩惠,叫人得救的历史大事,就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保罗说:“基督照我们父神的旨意,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4)这一句话里,有三点值得我们仔细思想:
a.   基督为我们的罪而死。这是基督之死的本质。基督的死是赎罪祭。新约圣经说,这独一无二的祭,使我们的罪得着赦免,得以涂抹。在第三章保罗将进一步说明,基督的的确确“为我们成了咒诅”他以正义之身代替了我们罪有应得的咒诅和审判。我们明白了这话,就明白了自己是无法自救的罪人。不能靠任何的努力自救,唯有基督为我们的罪舍己。

b.   基督为救我们脱离现今的世代而死。这是基督的死的目的。首先让我们弄清楚“脱离现今这罪恶的世代是指什么。我简单的解释一下:犹太教将历史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今世”,一个是“来世”。犹太人认为今世是邪恶的,且正在进行中;来世是公义 的,却尚未到来。保罗则一方面承认现今的世代因受那恶者的控制是邪恶的,另一方面则认为因着耶稣的舍己与复活,那将来的世代,不再只是将来,而是现在已经来到。因此基督的道成肉身与死而复活构成今世与来世的分水岭,虽然今世仍未完全过去,两个世代如今是重叠并行的。当人悔改归向基督时,就是获救脱离旧的世代,进入新的世代,进入来世了。基督徒的人生,乃是在今世活出来世的生命。而基督的死,不仅叫我们罪得赦免,也要叫我们这些得着赦免的人,活出新的生命,来世的生命。这才是全备的福音。

c.   基督按照神的旨意而死。这是基督之死的源头。我们之所以能够得救脱离现今这罪恶的世代,甚至得救的方法,全都是照着神的旨意发生的。在十字架的救恩里,父的旨意和子的旨意是完全和谐的。

结语
保罗在这封书信的引言里,为我们刻画了救恩的三步曲:第一步:基督为我们赎罪而死,救我们脱离现今这罪恶的世代。第二步:神指派保罗作使徒,见证死而复活的基督。第三步:把基督赢得的恩惠和平安,即保罗所见证的,赐给我们相信的人。

在每一个阶段里,父和子都是一起工作的。耶稣的死,既是自愿的,也是遵照父神的旨意。保罗使徒的权柄,也是藉着耶稣基督和叫他从死里复活的父神。我们因此享有的平安,也是从父神和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来的。这些完全是我们的神的奇妙作为。我们只有白白领受。我们现今所作的,只是对神恩典的回应。
而且,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牺牲,以及使徒们的见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基督徒经历。基督教的独特光辉,就在于历史和经历兼备,以及过去和现在的结合。少了基督的工作,或是使徒们的见证,我们就享受不到基督的恩惠和平安。

难怪保罗要以“荣耀颂”来结束他的问候:愿荣耀归于神,直到永远永远。阿门!

Monday, May 20, 2013

(转载)什么叫作贫穷

一位億萬富豪想讓他的兒子體驗什麼叫作「貧窮」,於是就把他送到鄉下的窮親戚家去親身體驗。

他兒子在鄉下住了三天三夜。

在回家的路上,他父親在車裡問他:「你覺得怎麼樣?」
「很不錯」,兒子回答。
「鄉下跟我們家有什麼區别嗎?」父親又問。

兒子說,有許多不一樣。

1.我們家有一條狗;他們家有四條。

2.我們家院子裡有個游泳池,裡面是加工處理過的水;他們家有個大池塘,水很清,裡面還游著各種各樣的魚。

3.我們的花園裡有電燈照明;他們的院子裡有星星和月亮照明。

4.我家的花園一直到圍牆邊;他們的院子一直延伸到天邊。

5.我們買飯吃;他們做飯吃。

6.我們聽CD;他們聽小鳥、青蛙和其它動物的音樂會,當他們在田裡工作時,所有這些美妙的音樂都會伴随着他們。

7.我們使用微波爐做飯;可是他們的木材炊飯比我們好吃的多。

8.我們家四周都是圍牆;他們家任何時候門都是開著,迎接朋友們的到來。

9.我們與行動電話,電腦和電視緊密相連;他們與生活緊密相連,藍天,碧水,綠草,樹蔭和家庭。

父親對兒子的觀點很吃驚,最後兒子總結說:「謝謝,爸爸!你讓我看到我們有多麼的貧窮!」

我們一天比一天更貧窮,因為我們已經感受不到上帝為我們創造的大自然。

我們每天想的都是擁有、擁有、擁有、更多的擁有,從來没有想到過存在與奉獻。


富裕和贫穷,并不在乎我们拥有多少,而是我们如何看待所拥有的,和所没有的。

一个亿万富翁,很可能穷得只剩下钱。